πνεῦμα

真正的歌唱是完全不同的呼吸,
它关系着子虚乌有。
是神的内在气息。是风。

希罗多德《历史》导读笔记:献给希腊的颂诗

※ 以下笔记整理自wx公众号 知道人文 《知道经典》课程。


◆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世界:

①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史称希波战争→希罗多德《历史》

②希腊城邦的内战,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历史

《历史》这本书的希腊名叫作 ἱστορία(historia)。经有一位美国著名的女学者就过一个段子,她说history就是his story,历史就是男人们的历史。historia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或者探究”,权威的英文解释为“通过调查来获取知识(knowledge acquired by investigation)” 。最早在《伊利亚特》第18卷和第23卷中,就出现过histor一词,指能够在诉讼双方的讼词中调查出真相并做出判断的人,相当于仲裁人或者判官,所以后来historia会有“询问”或“探究”的意思。因此希罗多德不会认为自己写了一本叫《历史》的书,而应该叫《探究》。


◆ 写作意图

希罗多德的写作意图,就是通过希波战争来探究整个人类历史的经验。他想做的是探究希波战争的起源,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为什么希腊和波斯之间会发生战争?”,这实际上是在写“我对这场战争的理解”。

这种从个体出发的写作,并不意味着希罗多德就是在写虚构小说,相反,希罗多德的历史之所以能称得上是研究或者探究,就是因为他从个人视角出发对战争进行了分析描述,也对战争原因进行了深刻思考。后来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学家莫米利亚诺就认为,希罗多德是对“战争有分析性描述的第一人”,他还是“第一个通过人类学和政治制度研究来解释战争本身、阐述其结果的人”。因此,希罗多德在个人探究希波战争的时候,也在探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政治制度。战争史、人类学和政制研究组成了他研究的三个维度。


◆ 内容概要

1-4卷:波斯、埃及的习俗以及整个波斯帝国崛起的漫长历史。对战争进行追根溯源:这些民族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根本性不同,才决定了希腊和波斯之间必然会发生战争。

5-9卷:希波战争的过程:

第一阶段:波斯帝国大流士发动东征。直至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以少胜多战胜波斯。

第二阶段:波斯帝国薛西斯东征。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三百勇士阵亡,波斯胜利;萨拉米斯海战和普拉提亚战役均为希腊获胜。

第三阶段:双方拉锯数十年,最终签订《卡里阿斯条约》,希波战争结束,波斯帝国放弃对小亚细亚的控制,希腊地区逐渐成为爱琴海的文明中心。

 

希罗多德认为希腊人是自由的民族,而波斯人则是专制的民族。因为专制,波斯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也恰恰是因为自由,希腊人能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对手。希腊人的作战动力是捍卫自己的家园、捍卫自己珍惜的生活方式,而波斯人的作战动力只是专制统治下的恐惧。这种我们熟悉的东方专制、西方自由的说法,在希罗多德那里就可以看到苗头。这种极端对立虽然未必是希罗多德本人的意思,但客观上确实是希波战争在观念上给人们造成的印象。


◆ 希罗多德的叙事手法

希罗多德的叙事手法大概有三种:他从荷马那里,学会了编造情节的能力;从希腊哲学家那里,学会了探究万物起源的思考;从古希腊悲剧诗人那里,学到了对生命和人世的悲剧性理解。这些就构成了《历史》一书的三大要素:编造叙事、探究起源和悲剧风格。因此《历史》这本书其实不能当作“历史书”来阅读,而是要当作一部有着悲剧色彩的散文来阅读。


◆ 习俗是万物之王

在《历史》的第1卷的第I-5段,希罗多德罗列了一些波斯人与希腊人的有关希波战争起因的争论。这几段中出现一些响当当的人物:伊奥、欧罗巴、美狄亚、海伦。她们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女性,在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中也频繁出现。以前,她们的出场通常都加上了神话色彩。但是希罗多德在转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抹去了神话要素,反而把这些故事讲成了波斯人和希腊人相互抢夺妇女的故事,这让熟悉神话解释的人们在看到这些故事时,会觉得十分陌生。其实,希罗多德的原则很清楚,神话太过于神秘和离谱,不能作为探究冲突起源的佐证,因此他要将这些故事中的神话痕迹彻底清除掉,完全立足于人类实实在在的生活,来研究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冲突。既然人们行动的决定性力量不再是神的干预,那么会是什么呢?希罗多德认为是习俗。

希罗多德花了大量篇幅在探究希腊和波斯的风俗、法律与政体。这些乍眼看去与希波战争毫无的细节,漫长并且无聊的细节,恰恰是希罗多德这本书的核心。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的前3卷中想要说明一个道理:习俗是万物之王。

雅典与波斯的风俗就截然不同。雅典的风俗习惯与神秘且神圣的埃及有很大的关联,波斯人则大量吸收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成为一个能够容纳其他城邦风俗的共同体。波斯兼容并包的特点使得它能够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不是一个封闭性的城邦,所以从居鲁士开始,波斯就走上了扩张之路。居鲁士被不同城邦的波斯人视为父亲,因为他能够尊重各个城邦的风俗以及用自己的仁慈统治境内的臣民。但是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上位。与宽厚的居鲁士不同,他是一位极其残忍又极其疯狂的君主,他并不认为其他民族的习俗是神圣的,甚至还侮辱其他共同体的神圣事物。这是一件十分疯狂的事情。冈比西斯死后,大流士通过兵变夺取王位,他不像居鲁士那样能成为波斯人的父亲,也不是冈比西斯那样的暴君。在波斯人眼中,大流士更像一个商人,他用金钱来维持与周围城邦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位商人大流士发动了对希腊城邦的战争。波斯帝国三个君主的前后更替,实际上也象征着波斯帝国的转变,波斯从居鲁士时期的伟大帝国,转变成了不尊重其他各邦风俗和仅仅靠金钱维持的霸主。希罗多德对居鲁士价很正面,毕竟就连《圣经》也会把居鲁士称为“耶和华所膏的君王”。

希罗多德就把希波战争放在这种语境下来理解,这是一场发生在有着高贵风俗的雅典和已经变得疯狂的波斯之间的对抗。高贵与疯狂之间的对抗结果似乎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希腊与波斯相比,非常弱小,但是希腊人能够团结一致,希腊人能团结各个城邦与民族,因为它并不像波斯那样,疯狂地反对其他民族的风俗。从后5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没有想象中那样激烈,虽然有史诗般恢宏的马拉松战役,但是战争的场面仍然相对来比较单调。用修昔底德的话来,这场战争几乎就是由几场战役决定,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太大意思。纵然如此,希波战争也是意义不小。凭借这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希腊也取代波斯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中心,不仅是政治军事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因为战争的结果表明,希腊比波斯更加高贵。本质上,是希腊自由的生活方式,比波斯专制的生活方式,更加高贵。因此,希波战争也意味着,集古代帝国之大成的波斯,并不是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主角,相反,希腊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历史的真正主角。


◆ 历史之父与谎言之父

希罗多德在雅典受到了索福克勒斯等悲剧诗人的影响,他的这部《历史》也应该被看作一部戏剧,一部献给伟大希腊的颂诗。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希罗多德就像荷马一样坐在广场中间,给他的观众讲述一件件听上去十分新鲜的故事。他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他一定要保证他讲的故事既是希腊人没有听过的,同时也是希腊人喜欢听的。他通过创作这样一部著作来歌颂希腊的伟大,希腊人在各种困难中追求到了自己的自由,而在马拉松战役与温泉关战役中,我们就能看到希腊人那渴慕自由的伟大心灵。在这个意义上,希罗多德的确能称得上是古希腊的“历史之父”。

从另一个方面来,希罗多德也的确是“谎言之父”。他总在抬高希腊,用各种方式为希腊辩护,歌颂希腊的伟大。这可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联系。之前我们过,希罗多德参加过推翻僭主的斗争,他所反对的僭主就曾与波斯有过勾结。这使得希罗多德对波斯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也就一直在贬低波斯。毕竟波斯人也太过疯狂了,而疯狂必然也与毁灭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希罗多德给我们的警醒。

 

◆ 进阶指南

1、《历史》,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5

2、《论希罗多德》,罗门·雅科夫列维奇·卢里叶著:王以铸译,华夏出版社,2019

3、“神圣的必然性和人类历史”收录于《信仰与古典文明:从奥古斯都到奥古斯丁》,科克伦著,石鹏译,东方出版社,2020

评论
热度(58)
  1.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πνεῦμα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