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νεῦμα

真正的歌唱是完全不同的呼吸,
它关系着子虚乌有。
是神的内在气息。是风。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1940)

※ 以下摘自王铭铭《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


马林诺夫斯基是第一位用土著语言进行田野工作的人类学家,几本民族志动辄洋洋数十万言,但他的一般理论性著述却甚为浓缩。据说,他在理论建树上极为谨慎,下笔字斟句酌,手稿反复修改,不肯轻易示人。《文化论》是马林诺夫斯基在人类学一般理论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但这本书的英文原稿并没有出版。直到他在美国溘然长逝,有关文化的总体论述仍未完成。后人据其手稿,整理出一本《科学的文化理论》(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1944),与《文化论》在体例和文字上虽都不一样,但旨趣相同,观点接近,“很可能是中译本的原稿经过多次修改后的面貌”。马林诺夫斯基提炼思想时的严谨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文化论》全书分为二十四章,精练地阐述了作者对文化的基本观点,以及功能派的主要理论与分析方法


开篇第一章,马林诺夫斯基首先指出,在形成人类多样化个性的诸多因素中,文化的差异远甚于体质的不同。

那么,“文化是什么?”

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文化由四个方面组成:

(1)物质设备——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一方面,常受到进化论者的偏爱,以此评判人类前进的步伐;

(2)精神方面——其最基本的要素是标准化的、身体上的习惯或风俗,即机体上较巩固的修正;

(3)语言——语言知识的成熟实质上等于他在社会中及文化地位的成熟,它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4)社会组织——物质设备及人体习惯的混合复体,是集团行动的标准规矩。

此外,在文化科学中被神秘化的实体——社会精神的或心理的实体,以经验论的观点来解答,其最后的媒介总是个人的心理或神经系统。

在评述进化论与传播论弊端的基础上,马林诺夫斯基回答了“文化是什么”,这也是功能派的基本观点: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因此可以“功能”人类学的主要概念。并将器物风俗列为文化的两个基本方面


第六、七、八章中,马林诺夫斯基结合一些事例,阐明了器物的文化同一性不在它的形式而在它的功能。由于文化中真正永久、普遍、独立的要素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即“社会制度”,因此分析一器物的文化同一性,需要把它放在社会制度的文化布局中,说明其所处的地位,解释其具有的文化功能。正是这些功能决定了器物形式中的某些不变因素。


马林诺夫斯基将第九、十章的话题放在“需要”这个功能派的关键词上。他明确地指出:人类有机的需要形成了基本的“文化迫力”,强制了一切社区发生种种有组织的活动。一切人类社区的第二个主要的需要就是种族的绵续。它并不是靠单纯的胜利冲动及生理作用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规则和相关物质文化活动的结果。第二个需要即文化需要是社区生存和文化绵续必须满足的条件,这种集体需要也可转变为个人动机。


马林诺夫斯基随后在第十一至十四章中谈了在风俗仪式活动奇异字词家庭生活及其物质设备四个方面,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风俗文化中,马林诺夫斯基选择了“求偶”这一人类学中的老题目,分析了风俗依传统力量而使社区分子遵守标准化行为方式的功能。其后以“产翁”为例,阐释“产翁”绝非是已死的及无用的“遗俗”或“特质”,而是一种建立在家庭制度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仪式举动,它的功能是用象征的方法把父亲同化于母亲,以确立社会性的父道。

奇异字词的功能则在于用语言上的模仿来推广称呼有部分相同性的事物,在初民生活中,人们把对于父母兄弟及姊妹的称呼用于其他很多人,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十四章中马林诺夫斯基提出,家庭生活及其物质设备的一个重要文化功能是培养每一代家庭继承人传承社会传统。

在这四章的行文中,马林诺夫斯基多次提及进化论与传播论的“遗俗”“特质”“特质丛”等观点的错误与不可靠


第十五章是关于“文化迫力”的论述。“文化迫力”是一种集体的需要,是以牺牲私人兴趣及倾向为代价的,从而使个人服从集体的共同目的和利益——“需要”。文中提到三种“文化迫力”经济组织法律组织风俗教育。同时,马林诺夫斯基强调文化迫力无异于生理上的需要,人类生存的维持亦有赖于文化的维持。


除上述三种文化迫力,马林诺夫斯基还逐一阐释了知识巫术宗教娱乐艺术等文化的需要与功能。

知识体系连接了人类的各种活动,把过去的经验传递于将来的活动,这是文化绝对不能缺少的,也是一种衍生的迫力。人类借此可以归纳、配搭各方面的经验,从而完成自己的活动。

巫术是马林诺夫斯基论证的重点。这与他在新几内亚东岸特罗布里恩德岛(Trobriand Islands)上的田野工作有很大关系。马林诺夫斯基也多以该岛上的土人为例,以功能派的观点分析巫术。他认识到,人们只有在知识不能完全控制处境及机会的时候才使用巫术。巫术不是科学,亦不是假科学。个人方面,巫术可以增加自信,发展道德习惯,并使人对难题抱着积极应付的乐观信心与态度,于是处在危难关头,亦能保持或重新调整个性及人格。在社会方面,它是一种组织的力量,供给着自然的领袖,把社会生活引入规律与秩序,它可以发展先知先觉的能力,并且,因为它常和权势相关联,便成为任何社区中——特别是初民社区——的一大保守要素。简言之,“巫术体系”的功能在于,它是全部落人民共同经营的事业里最有效的组织及统一的力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巫术看作宗教信仰或科学发展中的一个进化阶段。

宗教信仰满足了一种固定的个人心理需要。尤其在宗教仪式中,它使人生的重要举动和社会契约公开化,使传统标准化,并且加以超自然的裁认,这增强了人类团结中的维系力。可以说,宗教的需要是出于人类文化的绵续。在伦理方面,宗教使人类生活和行为神圣化,于是它成为最强有力的一种社会控制

文化现象终究依赖于生物的需要,娱乐便是其中之一。小孩游戏的主要功能在于教育方面,而成年人游戏的主要功能是娱乐,此外,它对于社会组织,艺术、技巧、知识的发展,学习礼仪的伦理规律、自尊心理及幽默意识的培养,也都有很大贡献。

艺术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类有机体的一些根本需求,如声、色、味、形等。艺术的次要功能为它有一种重要的完整化的功能,驱使着人们在手艺上推进到完美之境,是激励他们工作的动机。同时,它也是创造价值和标准化的情感经验的有效工具。值得一提的是,马林诺夫斯基强调只有把某种艺术品放在它所存在的制度布局中,只有分析它的功能,即它与技术、经济、巫术,以及科学的关系,我们才能给这个艺术品一个正确的文化定义。

评论
热度(8)

© πνεῦμα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