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νεῦμα

真正的歌唱是完全不同的呼吸,
它关系着子虚乌有。
是神的内在气息。是风。

理查德·詹金斯《古典文学》第三章至第六章 摘抄

◆ 第三章 悲剧与史学的兴起

 

“轮流对白”(Stichomythia)——两个角色快速交替,每人每次只说一行台词——就是一例。用得好的话,这种技巧能够将激烈的争执或意志的斗争生动地戏剧化。另一个例子是在拉丁语中被称为“机械降神”(deus ex machina)的手法,字面意思是“从机械中跑出的神”。这是欧里庇得斯最喜爱的手法,可能也是他的发明。无论如何,这种创新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某个时候,而非由来已久的惯例。它用的“设备”或“机械”似乎是某种靠起重机支撑的平台,可以被甩到观众面前。男神或女神通常会在剧末现身于高高的机械上,他们将解决事端,赐予角色们不幸或幸福。

 

随着她(克吕泰涅斯特拉)在溅到自己身上的血雨中陷入狂喜,她的语言变得甚至更加华丽,表示自己的畅快不亚于正当出穗时节的麦苗承受天降的甘霖。按照夺目而反常的方式,比喻中嵌套了比喻:阿伽门农死亡时喷溅的鲜血被比作给予生命的甘霖,她自己成了麦穗,生孩子被比作出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不寻常的构思?人类学家对自然与文化的区分在这里能派上用场。该剧隐约展现了宇宙秩序的错乱:一边是奥林波斯诸神,一边是更加古老和黑暗的力量。复仇女神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女神,专注于惩罚谋杀行为。她们被克吕泰涅斯特拉的鬼魂从地底唤醒,后者甚至有能力重新出现在第三部剧中,即使在她死后(该剧带给我们的又一次意外)。但在雅典娜的劝导下,复仇女神也将成为自然神明,让城邦稳固和土壤肥沃。该剧结尾显示了灿烂的大统一:自然与文化交融,奥林波斯诸神与大地的原力量握手言和,过去与现在走到一起。教区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同时住在局部和整体中。因此,当时雅典政治中上演的短暂争执也在宏大的宇宙图景中占有一席之地。

 

和英语一样,希腊人的“家”一词可以表示屋子或家庭,这种双重性被不断加以利用。“内部”是另一个关键词:内室是女性的居所,但也是谋杀和流血发生的地方。作品中有束缚的意象:网、镣铐和紧的布。也有脆弱生物的意象:俄瑞斯忒斯是畏缩的野兔,卡桑德拉像只夜莺,或者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阿伽门农的孩子们是雏鹰。剧中还有美丽和不祥的歌:“夜莺”卡桑德拉的歌和复仇女神得意洋洋的歌,后者是她的内心在疯狂的先知状态下听到的。财富是危险的,当阿伽门农走上紫布时,他在现实和象征意义上践踏了家中的财富。克吕泰涅斯特拉用布把他紧,以便杀死他。她拿一张没有漏洞的网,“像网鱼一样把他罩住,这原是一件致命的宝贵长袍”。几乎可以说,是阿伽门农的财富杀死了他。地的形象几乎与屋子一样生动。为死去的阿伽门农准备的奠酒被浇在地上。土中浸满了鲜血,再也喝不下更多。鲜血留在屋内腐败变臭。克吕泰斯特拉被比作蛇和其他怪物——它们同样会在屋中腐败——由于害怕俄瑞斯忒斯的报复,她梦见自己在给一条蛇喂奶。

 

伯利克里清楚情感的角色,考虑到雅典的伟大,雅典公民应该成为她的“恋人”,沉浸在对城邦的浪漫激情中。

 

◆ 第四章 公元前5世纪末

 

索福克勒斯和修昔底德是典城邦的同一代政治领袖。他们经常被拿来做对比:修昔底德是现代理想主义者,索福克勒斯则代表了更古老的秩序,代表了充斥着神明、神谕和返祖恐惧的想象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人又殊途同归,他们都不抱希望,认识到既没有我们无法逃避的恐怖,也没有我们可以依赖的终极保障。凝视虚无是希腊人想象力的一个方面。

 

希腊语的“告别”(khaire)一词意为“祝你快乐”,希波吕托斯用这个词的某种形式向女神告别:“告别了,幸福的处女,你去吧!你倒很容易地撇下我们的友谊而去了。”是戏剧中最高潮、也是宗教情感最强烈的时刻之一。事实上,希波吕托斯为阿耳忒密斯献出了生命,但现在他意识到女神并不在乎自己:她的确是幸福的,可以快乐地离开,他们的分别对她很容易。她甚至不愿等他到最后一刻,因为看见死人会玷污她的眼睛,不符合女神的身份。

 

《马蜂》(Wasps)中主要角色是菲洛克里翁(Philocleon)和布德利克里翁(Bdelycleon),即“爱克里翁”和“恨克里翁”。 

 

◆ 第五章 公元前4世纪

 

第俄提玛借助了柏拉图的一个神话:爱神是“丰盈”和“贫乏”在阿芙洛狄忒生日那天生下的孩子,他不漂亮,而是邋遢和机智。随后,她提出爱情应有的发展过程:人应该从爱美好的个体进而爱上所有美好的人,然后爱上美好的活动和制度,最终领悟抽象和绝对的最崇高之美。很难把这和真实的人类体验联系起来,但其中仍然包含了不寻常的洞见。通过第俄提玛,柏拉图将爱情描绘成“美的繁衍”,他认识到人类心灵中的创造与性冲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 第六章 希腊化时期

 

这首诗与希伯来经文中的《诗篇》139有关,断言神的无处不在和涵盖一切。但两者也有一个区别:《诗篇》作者宣称神知道人类心底的想法,希腊哲学则坚称心灵是完全独立的,甚至神明也无法进人。

 

为比翁撰写挽歌的未具名作者,对英语文学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成了斯宾塞、弥尔顿、雪莱和阿诺德为逝世诗人写的田园挽歌的模板。

 

作者不明的《所罗门智训》(Wisdom of Solomon)可能来自公元前1世纪,这是用希腊语写成的最好的犹太作品,受到希腊修辞学的影响,并加入大量比喻。该作品还使用了卢克莱修喜爱的技巧:滔滔不绝地陈述错误观点,然后不动声色地用真理将其粉碎。于是,受蒙蔽者被允许沉浸在精心编织的享乐主义和悲观主义中,确信生命只是短暂的幻影,生命之外一无所有,但最终听到的论断却是正义者的灵魂掌握在神的手中,不信神的人将被惩罚。当然,卢克莱修反过来使用了这种方法。

评论
热度(14)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πνεῦμα | Powered by LOFTER